本网讯(通讯员 周红霞)7月15日,为期两周的北师大校本部物理学系2016年暑期教学实践项目圆满结束。校本部物理系负责该项目的老师和工程技术学院相关老师出席了课程总结会。
作为北师大物理系教学实践基地,工程技术学院不仅为校本部和分校学子提供了交流实践平台,而且在今年的课程设置和实践安排等方面进行了全新的尝试,探索独特的实践教学模式,为物理系学子打造了一个“特别的暑期实践”。
本次实践课程目标旨在让学生了解机电一体化、机器人及数控机床运动控制的基础知识,并通实践项目和机器研发来验证实践成果。通过制定各个环节的目标任务,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动手能力。
课程首先要求在三天时间内学会机器编程软件“Labview”, 从不了解到掌握并能够在实践操作中运行。课程指导教师王老师谈到,对于机器编程,不仅需要清晰的思维和缜密的逻辑,还需要足够的耐心和细心。完成一个任务首先是理清思路和构建编程的框架,再一层层深入、细化,且对于细节不能有丝毫的懈怠。通过密集的任务型学习,提升逻辑思维和专注力。
课程第二阶段是按照兴趣和特长分组,分别是“机器人组”、“插件机组”和“齿轮组”。在后续十多天的实践阶段各组需完成课程特定项目任务,无论是线路设计、模型制作还是编程、调试等,都几乎是从零学起,且任务重、压力大。要求在所对应的机器或模型上按既定的程序运作起来,理论知识用于实践的序幕才正式拉开,也注定是非常艰辛的过程。通过工程技术学院老师和实验员的培训指导、课程助教的耐心帮助,以及同学们自身不懈努力和团队协作,一个个看似遥不可及、不可能完成的目标任务最终顺利完成。
“插件机组”的王同学说到,机器上有80多个感应器和40多个驱动器,在编写程序时就是需要通过控制运用这些感应器和驱动器去操作机器运行,达成预设目标,看似简单的问题和自认为可行的方案往往在实际操作中会让人大跌眼镜甚至是崩溃抓狂,一个小小的失误或者疏漏就会让整个机器运作停滞,而不得不重头梳理、检查校对。
学生们风趣的把实验室比作“科技黑箱”,从开始的“听讲解像听天书,看机器像见怪物”到亲自编程去操控它完成相应的工作指示,整个过程虽辛苦,但处处充满了无限的神奇和惊叹。
采访中,大部分学生都提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三个项目组为了完成各自的任务,组员们始终在一起讨论、互相帮助,集体熬夜到凌晨成了家常便饭。在团队的收获不仅是完成某项任务,更重要的是收获了友情和感动,拥有了共同的难忘回忆。
有学生感慨道,以前总觉得“工匠精神”也很遥远,到工程技术学院才发现匠人精神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在实验室一些很普通的人身上。课程指导老师以及助教师兄们总是不急不躁默默地专注于手中的程序或者机器,遇到问题会反复检查核对,找到问题后又耐心地调试、沟通。
在整个暑期实践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理科和工科的不同,以及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的重要性。课余,学院还安排了实验室参观、游览校园和会同古村、漫步海边及体验珠海美食等娱乐活动。离别之时,物理系学生纷纷表达了对老师和学生助教的感激。
据悉,校本部物理学系教学实践基地2014年在工程技术学院挂牌,暑期实践活动至今已举办三届,实践课程着重实践操作及应用性,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创新创意。
图:蔡少云 张天明
编辑:廖洪辉